拔掉一些插头 更依赖自然、空气和水

余味是什么味?

《日本料理的奥义》中村幸平说:一道菜有六种味道才是完整的,甜咸酸苦涩,还有“余味”。就是“吃后还想吃的味道”。

盐麴做菜,简单而且可以很好保持食物的颜值。煎五花肉,会提升亮度和褐色的光泽感。

尝试了用盐麴做了几次菜,腌后再煎,很愉悦的香味,但是总感觉有些腻,会把食物本身的腻度提高3-5倍。或许需要些第戎芥末和柚子醋。

————————这是没有意义的分割线————————

前提是机器不是完全可信的。

每当手环提醒我今晚深睡有2小时以上,跟着的上午就会主动吞噬很多的东西。

比如保持新鲜感和尽快磨灭新鲜感。真是再认同也没有。

想在“自甘贫穷的消费主义”方向上更多的阅读和思考。

比如大泷詠一,泡沫经济时期的citypop,虽然排在第一的是97年的恋爱世纪里的《幸福结局》。

还有杜德伟的妈咪张露。

果断Drop了胡兰成的《中国文学史话》前半段,打算先看后面的八卦。前半段字字珠玑,不舍得这样看。

圈里有人晒自动料理机,动则用上米其林三星或者中餐大神的程式,认为这样的红烧肉更完美。食物的左派恨不得稍微动动指头就有人间至味,人类为什么屁股没有长在脑袋的上面呢?当季季候、阳光雨水风、地理环境经纬度,耕作、采摘、运输,清洗、料理、上桌,当时的餐桌氛围,酒和主食等搭配,所有这些是一种看似毫不知觉的流程,其实却蕴含万千变数。烹饪的生趣及构成以后的回忆也在于此。

城市生活已经让人的身体拥有太多插头,拔掉这些插头完全无以为继,现在高科技的黑就在于还要不断地给你安插更多插头。

谈不到耕食生活这么奢华的东西,仅仅一道菜在土地里本身长什么样就是一门补不起的课程。

男孩女孩们,有勇气拔掉一些插头,让自己更依赖自然、空气和水?

先从一道菜本来长什么样开始……

只要会用智能手机,ins、wechat,都是当代科技受益者,大家都在谈论3D打印的伟大,我最希望做的是3D打印空气。

Vice上有作者记录自己在米兰吃米其林一星素食的过程,最后的结局是全部呕吐了。有一句结语:在权威机构的加持下令人拘谨的用餐环境以及繁复冗杂的西餐礼仪都不适合我。我不是完全on her side,星星餐厅也有温暖可人的食物,至于用餐环境,套中国的老话:随遇而安,就可以搞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